您所在的位置:体育app官方下载 >> 健康知识 >> 中医健康讲坛

【中医健康讲坛】“菊”部地区的难言之隐如何破解?

  • 时间:2021年11月20日
  • 浏览次数:2372

  

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期主讲嘉宾:肛肠科主治中医师  杨忠华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采写:融媒记者 沈怡婧

  门诊上来了一位大学生,他在准备考试期间,连续一个月出现便血症状,每次大便必出血,出血量比较多,有时呈喷射状。通过检查,我发现他患有以内痔为主的混合痔,伴随着内痔粘膜糜烂,充血明显,且化验报告显示其血红蛋白只有54g/L,诊断为重度贫血。考虑到他情况比较严重,我建议他住院,接受手术治疗,辅以中医药调理。
  这样的病情已经比较严重了,如果能及早治疗,完全可以避免病情加重。虽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这些疾病都难以启齿,患者能拖就拖,甚至拒绝治疗。但是需要正视的是,越来越多的群体受其困扰,并且患病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。在此还是提醒大家,早治疗、早康复,才能避免更加严重的问题。
  痔病常见易出血   专科就诊早治疗
  一提到肛肠科疾病,许多人讳疾忌医。
  俗话说“十人九痔”,说的正是肛肠科典型疾病——痔疮。痔疮的发病率高,也正因为如此,使不少人产生这样一个谬误:既然很多人都有,就肯定不是什么大病,也就不必大惊小怪。
  事实上,痔疮是最常见的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,有文献报道,肛肠疾病的发病率为59.1%,其中痔疮占所有肛肠疾病的87.25%。
  痔疮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便血,多数痔疮患者在排便时出现手纸染血,有的出现点滴状出血,严重的则喷射样出血,当出血量多时患者往往会比较紧张。痔疮的出血多是内痔或者混合痔的内痔部分造成的,血液与大便不相混合,血液颜色鲜红,出血时一般没有明显的疼痛感,排便结束后便血症状自行停止。痔出血的患者往往会因为饮酒、劳累以及排便困难时加重症状。
  在临床上,患者往往是出现比较严重的症状才会来就医,此时诊疗难度加大,治疗时间长,也较为影响生活质量。
  难言之隐自行判断   可能酿成大祸
  除了痔疮,还有两种肛肠疾病也会给大家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烦恼,就是肛裂和肛瘘。
  肛裂的患者往往也会出现便血,一般为排便后少量的鲜血,是因为肛管皮肤本来就有裂口,排便时扩张引起再度撕裂或者擦伤引起的,肛裂的便血一般会伴有肛门疼痛症状,而且肛裂的疼痛有典型的“周期性”特征——用力排便时导致肛管裂开,呈刀割样疼痛或灼痛,排便后数分钟内疼痛缓解或者消失,约半小时后因局部肌肉的反射性收缩、痉挛引起剧烈疼痛,往往持续数小时后才逐渐缓解。
  而肛瘘其实是一种肛门部的急、慢性感染疾病,一般表现为肛门部硬块、流脓血等症状。出血部位往往是肛瘘的外口部分,通常在距离肛门2-4cm左右的肛旁皮肤上。外口是一个皮肤溃口,局部会有肉芽组织增生,表现为一个“疙瘩”,因没有正常的皮肤覆盖,很容易擦破而出血,又因为瘘管的慢性感染,外口部分间断地流脓,可能会带有血性液体。
  值得注意的是,有些肠道恶性病变也会有便血的症状,如结直肠肿瘤。其颜色常为暗红色,与大便相混,可有粘液脓血便,并伴有腹痛不适、排便习惯改变、肛门坠胀感等症状。需要进行肠镜检查,与上述良性疾病的便血相鉴别,普通人对此很难辨别,如果麻痹大意地自诊为痔疮,就很可能酿成大患。 
  痔病的防治应注重日常调养
  肛肠科疾病不仅要治,还要养。
  中医学认为,痔病的发生多与风、湿、瘀及气虚有关,风燥湿热下迫,瘀阻魄门,瘀血浊气结滞不散,筋脉横解,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成痔。所以,平时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避免外感因素,如过湿、过燥环境,调节情志,劳逸结合,避免久坐久立、负重远行;注意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,切勿长期的排便时久蹲、努挣。